發(fā)布時間:2024-12-30
其中企微最突出的優(yōu)勢還是企業(yè)品牌背書,但在后期還是需要靠產(chǎn)品、服務和內(nèi)容來跟用戶建立良性互動關系,相比之下缺少
了個人號所能營造的生活、工作的真實場景感。
企微會限制每日朋友圈條數(shù),至于為什么?
企微團隊為了避免過度打擾用戶:企微的定位是服務屬性,如果可以無數(shù)次觸達用戶,那肯定會造成對用戶的打擾
朋友圈歷史記錄是我們私域流量運營最強的利器。
企微的朋友圈人設比較難沉淀,那么發(fā)廣告就成了必然之選。試問這種朋友圈歷史記錄就算開放了,你也不會愿意看吧。
針對不同標簽用戶推送不同朋友圈,也是非常強有力的精細化運營利器,實現(xiàn)不同人群的不同運營訴求。
企微并不能查看外部好友的朋友圈,就無法通過朋友圈資料來了解用戶,也無法主動跟用戶產(chǎn)生朋友圈的弱關聯(lián),極大的限制了跟用戶的互動能力;
總的來說,人設打造是私域打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決定了目標用戶和選品的效果。而由于企微的朋友圈限制、強品牌標示,導致企微的使用場景會跟個微私域差異巨大:
企微的適用行業(yè)范圍直接被推到了供應鏈成熟、服務和產(chǎn)品都高度標準化、受眾基數(shù)大且具有一定品牌效應的大品牌。新零售是企微的主力軍,出逃淘系的品牌也是剛需。
掃碼添加了企微后,你不會覺得你認識了一個xx行業(yè)的朋友(大咖、專家、老師),而是認識了xxx品牌的一個高級員工(客服、店長、顧問)。所以,通過塑造人設來降維打擊用戶的能力在企微里被極大的限制,導致企微必須回歸品牌調(diào)性、回歸服務、回歸零售。
這塊企微和個人號也是有極大的不同的,為此我們也做了一個表格:
企微加粉,請放棄主動添加好友:
①企微和個人號都支持加粉到個人號和群,差異不大。企微主動添加外部用戶時,會以一條企微客服消息通知的形式告知用戶,而不是在通訊錄中顯示小紅點,添加通過率極低。
②去重功能不錯,企微提供粉絲查詢的接口,可以通過技術開發(fā)來實現(xiàn)粉絲去重,尤其是在矩陣號場景避免同一個用戶添加了多個企微賬號;同時支持把重復用戶移除群聊。
活碼功能,可以非常有效提高我們的運營效率:
①優(yōu)勢:活碼功能強大:普通群二維碼7天過期后就無法添加,而企微活碼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②不足1:企微提供的群活碼是群裂變中最常用的裂變功能,目前企微自帶活碼但支持5個群,5個群滿人之后可以用新的群來替換這5個名額,不斷的向前滾動,相比無限群裂變活碼,還是效率低了一些。
③不足2:所有群裂變中,最重要的不是活碼,而是群機器人。但是由于企微限制自動回復和群發(fā)能力,導致群裂變場景中需要額外的人工介入,運維成本教高。(企微群的自動回復需要群成員@管理員,但是借助第三方工具可以實現(xiàn)群關鍵詞自動回復)
但是企微加粉也同樣會存在限制,如果忽略也容易導致無法添加用戶而白白損失了用戶,這部分我們也做了一個對比分析圖:
企微私域注定與個微私域分道揚鑣:企微跟個人號一樣會限制主動添加、被動添加、拉群的頻率,具體的限制規(guī)則跟賬號的權重有關。另外個人號里面很重要的養(yǎng)號,對于企微也是一樣的,大家可以在這3個方面留意下:
①企業(yè)主體和個人實名都要認證②多使用企微的考勤和審批功能,每天在公司員工群聊天③養(yǎng)號周期:新的企微需要養(yǎng)1周以上。
自動招呼語是與引流銜接最緊密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引流場景來分別設置對應的場景化招呼語是運營的一大剛需。
另外,關鍵詞回復是用戶權益交付、用戶打備注/標簽以便分層運營的關鍵手段。因此,能夠自帶關鍵詞回復也是提升運營效率的剛需能力,但目前個人號的關鍵詞回復只能通過第三方工具來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