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20
01 運營是什么
“運營”兩個字在一起難以定義,但拆成兩個字,組成“運作”和“營銷”就變得容易理解。
無論是什么運營,工作基本都離不開“運作”與“營銷”。
“營銷”一眼而明,“運作”還需再做解釋——產品是產品,還需要什么運作?
以游戲舉例:游戲靠代碼運行,但如果突然出現大面積惡性bug,即使技術人員可以加班加點維持游戲內的正常秩序,游戲外的輿論怎么平息?怎么讓游戲自身的產品力被更多人知曉?
顯然,這些技術型的“運作”工作不可能讓技術人員去完成,于是有了游戲運營這種非技術型的人員。他們會通過建設外部生態輔助游戲更好的生存。
私域運營也是如此。
產品負責“生孩子”,運營負責“養孩子”。這句話完美詮釋了運營工作的核心——“養”。無論是“運作”,還是“營銷”都是為了產品更好的“活著”。
許多小白剛接觸到私域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疑問:私域(小程序、群聊等形式)與游戲一樣,明明可以“自運行”,為什么還需要運營?
甚至會生出這樣的想法:私域的初衷是搭建私有客戶池,把客戶流引入客戶池不就達成目標了嗎?
問題在于,私域的“存活”不止是擴大體量。
客戶池的重心在于“轉化”——客戶池的“水”不僅要多,還要“活”。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發廣告、廣撒網,于是問題出現了:發廣告不僅“水難活”,“水”還容易少。
解決“怎么在保證私域用戶體量的同時,提升私域的轉化量”的問題成為了私域運營的核心工作,但這只是私域運營工作的一個縮影,整個私域運營工作就是在解決問題中推進。
私域運營工作可以分為六大方向:
用戶運營:對私域用戶體量負責,涵蓋引流設計、流失管控、用戶維持等工作內容。
內容運營:對私域內容產出負責,涵蓋私域所有內容的產出。
產品運營:對接產品端,根據產品特性制定合適的產品營銷策略。
數據運營:監控私域所有數據,負責整合數據、分析數據。
維護運營:負責私域維護工作,負責監控、防范輿情生成、對客互動等工作。
活動運營:對私域用戶活躍率負責,涵蓋活動設計、活動執行等工作。
①用戶運營
用戶運營應該是最好理解的,前文我們曾經提到過,私域運營的一大問題就是平衡營銷和用戶感受。
無論是“客戶生命周期理論”,還是“沒有人希望自己被私域化”的情感抵觸,都說明了私域體量不可能衡量不變,用戶流失不可能消失。為了保證私域體量,用戶運營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開源”、“節流”和“維持”。
“開源”:設計合適的引流措施,讓目標客戶源源不斷地進入私域;
“節流”:監控和研究私域中造成流失的行為,對運營組提出相關建議及預警。
“維持”:例如設計會員體系,增加客戶粘性。
②內容運營
內容運營可能比較陌生。當下主流的私域形式有群聊、小程序等,新人很難想象到在這些形式中,私域需要的內容是什么。如果你也是,先思考一個問題:
產品價格(不包括相關信息)以外,什么因素會讓你舍不得退出一個私域?
我們做過調研,答案不一而足:良好的氛圍、及時的優惠信息、與官方對話的通道……
“內容”就在這些答案里。
如果一個群聊,無人引導,再親密的關系,也會“冷下來”。
同樣的道理放在任何一種私域形式都是如此,因此氛圍的塑造離不開你在私域看到的任何一個內容。
以花西子的社群舉例,開群七天有好禮,每天一個融入社群的有獎指示,從將群昵稱改成“微信昵稱+膚質+化妝階段”到引導客戶添加企微領取適合自己的化妝教程,短短七天幫助客戶完全適應社群氛圍,了解社群玩法,這中間的引導、內容設計及產出都是由內容運營負責。
以游戲舉例:新手任務、任務引導,幫助你感受游戲樂趣的設計都屬于內容運營工作范疇。
產品運營是轉化“大管家”。
前文提到過,私域是客戶池,但不該只是“蓄水池”,產品運營就是私域的“活水裝置”。與用戶運營、內容運營合作,設計合理的私域產品營銷策略;與產品部門對接,提出合理的產品修改建議;與市場部門對接,設計合計的營銷活動……都是產品運營的工作。
數據運營是私域的“評估師”。
每個方向都有各自的數據產生,雖然各自都會匯總整理,以數據為導向評估自己的工作成效,以便后續的工作更好開展,但私域整體的健康度評判需要一個整合的數據報告,需要站在全局進行診斷。
統一數據切口,明確各數據效用,評判私域發展,監控私域狀態等數據相關都是數據運營的工作。
維護運營是私域的“應答員”和“消防員”。
客戶問題應答,輿情防控與處理,都是維護運營的工作內容。
及時與客互動是基本工作,更多工作重心放在后者。
大多情況下,私域都是布置在高社交化的平臺上的,特點是信息傳播快,輿情發酵快。
有很多企業錯誤地認為私域是封閉的,每個客戶池間并不互通,對輿情的處理相當草率,“無視輿情”的做法造成輿情外泄的運營事故屢見不鮮,“某某管理者在用戶群出言不遜”的新聞也成為熱搜常客。因此,說維護運營是私域的“消防員”一點不夸張。消弭輿情風險,防衛私域和諧,他們為私域保駕護航。
活動運營在私域的地位越來越高。
很多新人可能會奇怪,為什么活動運營與產品運營并列?產品做活動還要單獨拿出來嗎?
其實,此“活動”非彼“活動”。
依舊是那個問題:你會為了什么樣的私域而停留?
綜合上面的答案,無非為了“獲得感”,除了實際的產品優惠以外,私域能夠提供的還有各種內容,但隨時間久了會出現新的問題:內容為王的時代,無論是公域還是競爭對手的私域,都在做內容輸出,內容賽道內卷過于嚴重,以至于內容已經難以成為有效的留客手段。更何況客戶的評價揭開了做內容避不開的問題:我加私域不是來上課的。
面對客戶對私域運營輕松化、娛樂化的需求,活動運營應運而生。貼合產品、品牌調性做一些弱營銷的線上娛樂活動,或者干脆做一些純娛樂性質的小活動附加些禮品回饋客戶,提高客戶對私域的關注度。
除了上述六大方向,私域在過去一年的發展中,誕生了新的方向“全域運營”。
它自“矩陣化”理論中衍生,追求“全域+私域”聯動營銷,達成矩陣效應。
舉個例子:提起“今年過節不收禮”就會想到腦白金。
這跟當年鋪天蓋地式的宣傳脫不開關系,但今天很難再有這樣現象級的“slogan”廣為流傳。一方面,現在的信息窗口太多,很難形成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客戶注意力分散,很難持續關注一條消息。
“全域”的提出,就是利用品牌可自行掌握的信息渠道資源,集中宣傳某樣產品,提高營銷力。舉個例子,某產品“三八煥新季”主推“萬物生機,春來煥新”系列產品,無論是抖音、小紅書、淘寶,還是自家私域,全部主推這一個系列,作為消費者即便無意識去關注,在問及當季產品時,說出“萬物生機,春來煥新”就是矩陣效應的成功。
過去的矩陣效應需要品牌方花大價錢找博主推廣,比如花西子的東方妝奩,鋪天蓋地的宣傳,爆火出圈,但在成本緊縮的今天,“公域+私域”的全域策略用最少的錢命中目標用戶成為大多數企業的選擇。
第三部分想為大家介紹一下做好私域的訣竅,想來想去,發現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游戲化”,并且企業也越來越鐘意私域游戲化傾向,原因無他,效果非常好。
傳統的私域營銷有“砍一刀”、“拼團”、“幫我助力”等玩法,現在不說臭名昭著,也是讓用戶“談之色變”。而結合線上、線下的小游戲,不僅通過SDK化(軟件開發工具包,打個比方:SDK是一袋子樂高小零件,能被拼成一個小模型,安插到大模型)和后臺配置化,將開發周期大大縮短,減少配置成本,還以輕松有趣的營銷特點吸引消費活力最充足的年輕群體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