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2
以企微或者個微作為主要的用戶處理的陣地叫做私域。
其實最早私域這個詞,是從阿里首先推出來的,它在阿里的整個淘系給商家提供了各種群微淘很多的這種商家可以去營銷的這些工具。這一概念,在19年,20年格外流行,而現在幾乎大的平臺都在宣稱提供私域的工具或者玩法。抖音也發布白皮書說自己在做私域了,包括快手也一直在宣傳自己是品牌的私域的陣地。
在我們的理解中,私域應有之義是可以免費多頻次自由去使用。事實上,類似抖音、快手、淘系這樣的公域平臺,他們核心的商業模式就是通過公域的流量賣廣告給你。 他們給你提供的私域工具,事實上是跟它的核心商業模式是相沖突的,而且你發布的每一條內容,有多少用戶能看到這些內容,很多時候是由平臺的推薦算法決定的。這與我們對私域的理解是有很大的偏差的。
“DTC”
在整個流量越來越貴的背景下,很多傳統的企業都在做或者正在做增長創新。當下有一個非常流行的專業術語叫”DTC“,就是指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線下或線上營銷模式,它包括任何以與終端消費者建立生活方式從而建立品牌信仰及粘性為目標而進行的傳播、體驗與銷售活動。比如企業直播、比如短視頻等。對當下的各位來說,這點尤其值得去多嘗試和多做。
在做私域之前,我們先理解一個概念,叫擬態環境。我們整個用戶他所理解的世界或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所理解的世界其實是由虛擬的世界以及真實的世界共同組成的,這怎么理解?
就是說比如你看到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取決于你,比如在我的朋友圈里面看到了我很多的人設相關的內容,加上我真實生活中的人,你才了解了一個完整的我。但其實很多人可能僅依靠朋友圈的一些圖片判斷去這個人,當你們真正見面的時候是吧,其實就是會另外一種想法了。所以我們要理解這些概念,對我們去做私域其實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做私域就是需要去構建線上的擬態環境,然后去影響真實生活中的用戶。
流量的變遷,雖然現在已經越來越到天花板了,但是其實是有規律,已經有階段的,比如像最開始的時候(互聯網沒有興起)都是依靠線下。線下的店,大家選址都是靠位置,比如開在shopingmall,或者開在社區,距離用戶越來越近,即所謂的近場消費。后面互聯網電商起來了,線上的零售流量就在淘系,后面到了美團,現在到了抖音。現在線上的流量也到了瓶頸了,所以現在大家有很多時候在做所謂的OTO線上線下一體化,以及京東也一直在推所謂的無界零售,騰訊也一直在推所謂的全真互聯網,都是在講究沒有在線上線下的區隔了,都是在所謂的一體化的數字化。
“存量時代來臨”
你肯定會想整個大池子有13億用戶,如果我現在從零開始,對我來講,還不是一樣有很多的用戶量可以去獲取?
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用戶不斷的新增,整個池子會不斷的在擴大,你就算隨便劃水,因為整個體系在膨脹,其實你也很容易膨脹,但是當一個體系很難膨脹的時候,你是沒有自然增長的紅利的,需要靠自己的精細化運營的能力在這里面去獲取用戶,靠自己在去折騰了。
其實現在所謂的流量的拉新,大家已經覺得是一個偽命題了,更需要專注于存量的運營,因為整個自然的新增其實已經停滯了。我們也可以從另外一個維度去思考用戶的新增,那就是時間!
時間對我們所有人都是最公平的,一個人一天也就是24小時,我們從早上起來你可能打開滴滴或者打開高德地圖,或者使用支付寶刷碼,然后上車,然后到了公司用企業微信或者其他軟件開始一天的工作。到了晚上,打開大眾點評,再去看去哪吃去哪玩,或者買個電影票,是這樣吧。
在公域的產品要跟私域的產品進行區隔開來,不然用戶就會覺得我憑什么再買一次是吧?
所謂的存量里去做增量,就是這個邏輯。私域一定是出生在你的存量渠道里面的,絕對不是左手倒右手。我們做了很多客戶,不管是電商還是零售,他們把公域的流量沉淀到私域了之后,會發現整個用戶的產值是翻倍的,甚至高的最高翻了7倍多。以實體零售店為例,我可能偶爾經過了你門口,看到了你這家店才去買的,后面我可能很少再經過,我現在住小區,一天也就進出小區兩次,我進出的經過你的時候才想起你。但是你在我朋友圈天天被刷到的時候,那就是更高頻的去觸達到我了,因為更高頻的觸達到我,就產生了更多的可能讓我購買的機會。之前可能是偶然性,現在可以更高頻的在線上就直接買了。
所以基本上我們看到的行業的數據都是只要你把存量的用戶弄到了,私域基本上都是翻倍以上的。這就是為什么說私域是出生在存量,同時它又是你未來的增量的原因了。
所以整個企業它未來的決戰肯定是在私域的這個戰場上。
03 企業怎么開始去做私域
接下來我們應該怎么干呢?其實我們做了非常多的不同行業的私域,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的一些行業的玩法其實是可以復用的。
消費頻次維度,就是我對一件產品的消費頻次的高低。我是一個月買一次,還是天天都買。說比如買房子,可能一輩子就買一次了,這就是低頻的。還也可以從價格的維度,高客單價還是低客單價,進行判斷。
我們將這些不同的品類按照這兩個維度去分成4類。
屬于高頻高認知的比如像餐飲、飲料、水果等,我們基本上的打法的模型都是輕服務高觸達,就是你把私域當做一個觸達的渠道,我建一個群或者發朋友圈,而不是說我天天私聊你,更多的是把它當做一個觸達渠道,不斷去通過活動,然后去push用戶就ok了。
低認知的品類基本上我們都需要靠重的服務,要做很多的內容。比如說房子車子的這種,基本上都是直接一對一或者說私聊的這種形式去給客戶提供服務,就不會說是一件很大的群,然后因為它的頻次也很低,所以這些維度的風格就可以同樣的模型直接套進去,節約時間,更高效的去做MVP的測試。
所有的生意,都值得用私域重做一遍!
如果你想不增加額外成本、不增加人力,甚至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就能快速提升企業或門店的業績,同時讓客戶能持續為你帶來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