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07
很多人都談及私域流量,且越發的火爆,什么是私域流量?私域流量運營側重于老用戶的長期運營,增進關系和交情,以提升留存和復購。那么,你的企業是否適合做私域?如何判斷你的企業是否適合做私域?
與私域流量相對應的是公域流量。狹隘的公域流量指的是百度、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廣義的公域流量指的是廣播、報紙、電視、門戶網站、微博、微信、頭條和抖音等等。所以公域流量的定義是: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接觸到的流量,這些流量是公共資源,要想讓公域里面的群體來關注你,要么花錢買,要么用資源換。公域流量是屬于大家共有的,不屬于你自己。而私域是品牌能夠直連并且低成本反復觸達的流量。商家能和用戶直連,并且反復以合理的方式觸達用戶,精細化運營用戶,挖掘用戶的生命價值。這里面會包含用戶自身產生的價值和社交裂變價值。私域流量對比公域流量來說,有著一些獨特的優勢,這些優勢在其定義中,也有一些體現。
1、流量更可控。私域流量是品牌方自己的流量池,往往比公域流量更加可控。
2、性價比高。把粉絲從公域流量導入至私域流量池,可以免費與粉絲實現連接,實現持續復購變現,性價比較高。
3、能深入了解和服務用戶。品牌把粉絲導入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后,能夠和粉絲建立強關系,通過持續輸出內容和社交互動了解粉絲需求,更好地服務于粉絲,提高粉絲忠誠度。
目前承接私域流量最好的工具就是微信生態內,包含個人微信號、企業微信號、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但公眾號和小程序不是最佳載體。因為用戶點擊率低,影響較弱。無法隨時、隨地、自由以及免費的觸達用戶。而目前最有效的承載載體企業微信。
對于大多數急需通過私域來創造收益的企業,也并不適合一股腦地涌入賽道,畢竟還是要考慮投入產出比的,那到底有哪些品類更適合做私域呢?
(1)客單價
客單價越高,越適合做私域。客單價越高,往往附帶的服務與溝通也越多,更高頻次的用戶溝通,也就越適合私域運營的發揮。比如美妝、母嬰這類行業,用戶與企業的溝通頻次往往超出其他行業一大截。
(2)凈利潤值
利潤值越高,越適合做私域。這是因為利潤越高,企業能夠投入的成本也越多,畢竟雖然私域門檻要求不高,但要做得更好肯定是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與成本的。不過,不是特別賺錢的行業相信也沒有幾個企業會特意再去做私域吧。
(3)復購率
復購率越高,越適合做私域。這主要是由于復購率直接和用戶的生命周期總價值相關,復購率越高,用戶對企業的價值也越高。而且越高的復購率同時也代表著用戶和企業的溝通交互次數,更有助于和客戶建立了穩定的信任關系。比如面膜、卸妝水這類易消耗品復購率就遠高于電腦、手機和眼鏡等產品,相對來說更容易做私域。
(4)決策周期
用戶購買的決策周期偏長的行業會更適合做私域。這個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客單價有關,畢竟以高價值的汽車銷售與地產銷售來說,由于用戶的決策周期偏長,企業添加用戶好友是相當合理的,并且也有利于在決策期間向用戶持續性的溝通交流。
(5)附加業務&產品服務屬性
附加的產品和服務越多,越適合做私域。這也受產品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產品延伸出的內容和服務拓展性更強,就會更容易觸達用戶。
(6)用戶畫像相似度
用戶群體越相似一致,越適合做私域。通常用戶越明確越相似,運營活動的設置越簡單,而相似群體的匯集,也更容易產生話題,用戶對產品的認可度與忠誠度也會越高。比如漢服圈子、攝影愛好圈子等等,由于大家基本上都有相同的興趣愛好,運營起來的難度也會小很多。
(7)產品特異性
產品特異性越大的,越適合做私域。比如一些手工定制類的工藝品,一是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壓力小容易轉化,二是產品的受眾不會太多,更加適合在小群體中傳播,而不是大費成本的在公域中宣傳。
(8)產品話題度
話題度越強的產品,越適合做私域。私域社群的本質還是社交與用戶關系,圍繞產品能夠產生的話題越多,自然也更能有助于在用戶群體中的傳播與二次創作,不過這個話題度不僅源于產品自身(例如知識類服務),也可以是由企業賦予產品的,
(9)社交屬性
社交屬性越強的產品,越適合做私域。考慮到后續的拉新與轉介紹,一定會是更具有社交關系的產品做私域更有價值,社交屬性越強代表著越高的話題度,也代表著更高的用戶價值。
當然了,適合做私域并不是說一定要滿足以上所有的需求,只是越符合上述的幾個條件,從事私域的難度會越小,而且收益也會越高。就譬如很多不是那么符合的餐飲行業也能夠打造有價值的私域體系,客單價不高、凈利潤不高、用戶五花八門、決策周期很短的社區團購也要組建社群方便用戶下單,因為每一個用戶代表的都是自己的免費流量&未來不斷增長的企業價值。
更何況私域本身是沒有什么門檻約束的,也不需要付出太多的額外成本,所以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值得用私域流量來做一遍。畢竟成功了血賺,失敗了也不虧。
私域本質上是運營客戶關系,培養自己的鐵粉,并不是簡單地搞幾個微信添加客戶,然后組建社群、發朋友圈這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