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3-18
私域流量并不是公域流量的對立面,它是對公域流量的進一步篩選和優化,以達到長期溝通的效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就能明白,因內容而關注的流量,其實就已經從公域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了。
公域和私域并不是“勢不兩立”,而是相輔相成。將公域流量里(如淘寶、外賣平臺等)根據“搜索、猜你喜歡”而來的較為精準的流量圈到私域里,是一種精準性疊加,能夠持續進行“續航”,實現長期的、反復的轉化。
在實際消費中,如果用戶對門店有好感,又或者對口碑平臺有好感,以口碑平臺或者門店品牌的角度,該用戶就是其私域流量中的一員。再以抖音為例,通過同城定位,用戶因商家線上的內容有了聯系,點贊或者關注之后,該公域流量就有了向私域流量遷移的可能,這也意味著“不做好公域流量,私域流量可能就是一個偽名詞”。也就是說,門店在談私域流量的時候,也不能忽略對公域流量的持續關注。
對于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公域流量實則還承擔著流量樞紐的作用。流量樞紐可以簡單理解為中轉場,其意義有二:一是為私域流量提供輸入流量,二是作為主客關系的一個開放入口。因為不是所有的通用流量都可以稱為私域流量,之間的關系并不是等號而是轉化號,很多通用流量需要在多次反饋之后才會變成私域流量。
一旦通過內容達成訂單,比如用戶在線上買了券再到線下消費,如果用戶再同意加微信并進群,很多經營者認為這就是私域流量的養成。但實則并不是,我們將這個集合了活躍用戶所在的圈子或者社群稱為流量聚點,對于這波已消費的顧客,品牌方的目的很明顯,那就是如何提高活躍度、關注度、品牌好感以拉升復購率。
多數門店方為了取悅自己的“私域流量”,不惜投入社群管理員、社群福利等,但多數打著私域流量之名的社群,其成效并不大。此外,也有不玩社群的品牌,有些店長僅僅是加了顧客的微信,讓顧客自主微信下單而已,即使在這樣的自由關系下,稱之為私域流量還是差了點火候。
一位黃燜雞米飯的老板加了附近500米的客人微信(通過到店和軟件給出的“附近的人”),老板認為,黃燜雞米飯在線上的優勢不大,顧客上了外賣平臺后大多會被別的門店、別的品類給吸引走,所以私域流量的第一要義在于去除競爭。另一方面,選了附近500米的顧客,門店可以給顧客做免費配送,以此來規避高峰期騎手送餐等不確定問題。
私域流量的進一步關鍵在于是否于顧客有利,比如價格不能比平臺貴、操作不能比平臺繁瑣,重要的是處理顧客投訴、和顧客溝通要迅速且優質。對于私域流量的顧客,服務是第一關鍵,如果有送錯的、顧客不滿意的,自己還得第一時間給顧客免單再重新配送。而私域流量更重要的一點在于:主客之間有互動,如果送晚了一點,顧客也能理解,同時更能提高復購率,包括做推介等。
“和朋友說你認識某家店的老板,這多光彩,復購和拉新不就自然而然來了嘛。當然前提在于你的產品要好、服務要優質,得給足顧客面子,偶爾還得和顧客多互動。”確實,在私域流量客群的運營中,顧客看的并不是老板有沒有在群里發紅包,而是雙方在互動、訂單關系中是否有具體價值,比如是否更省事、溝通是否更順暢、甚至價格是否比平臺更低等。
有些門店在微信社群里還玩起了直播,以此展現門店的人氣、服務員的表演、廚師的技藝、門店的整潔程度等,有了價值取向的連接,作為社群的私域流量才能真正實現它應有的具體價值。
有些老板認為,私域流量有兩大作用:一是可以更直接觸達顧客,二是可以避開平臺費用與平臺競爭。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常常說私域流量這個詞,其實更正確的定義并不是私域流量,而是私域顧客,此中的流量并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熱乎乎的顧客。應該用“人”的思維運營“流量”,而非以“數字”的思維運營“流量”。